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欣)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提高國民金融素養水平,有利于增加財產性收入、豐富城鄉居民收入渠道,提高風險意識防范金融欺詐,是穩定社會經濟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浙江省副主委、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浙江中華職教社副主任鄭亞莉表示,提升國民金融素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舉措并舉、各方主體積極參與、校企社聯動加以推進。
近年來,提升國民金融素養面臨一系列挑戰。一是國民金融基礎知識水平較低;二是因金融欺詐和投資失誤導致居民和企業法人遭受財產損失時有發生,給金融監管和社會面維權調解帶來較大壓力;三是金融知識普及的覆蓋面和力度不足,比較缺乏普惠性金融知識教育。
鄭亞莉建議,實施教育提升工程,構建金融教育體系。一是加強學校金融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通過地方特色課程、第二課堂等形式系統地融入金融知識;在高等教育中以通識課、選修課、專題講座等形式加強金融風險意識教育。二是拓展普惠金融教育。擴大金融教育的覆蓋面,積極下沉到基層、社區、農村和邊遠地區。鼓勵行業協會、金融機構、高校聯合設立金融知識培訓機構。三是注重專業人才培養。注重人才的梯度培養,包括數字金融素養等高層次領軍人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以及面向農村和基層的普惠型人才培養。
鄭亞莉還建議,建設一批以各類學校為主陣地實施教育提升的“百千萬工程”,評選百家高等院校、千家高中階段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萬家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金融教育先進校”等標志性工程。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